喜报!我院院长张聪炫教授荣获第二届江西省创新争先奖
近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表彰第二届江西省创新争先奖的决定》(赣科协字〔2025〕42号),号召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我院院长张聪炫教授荣获第二届江西省创新争先奖(个人),成为本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领域”获奖者中,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领域的杰出代表。
据悉,江西省创新争先奖每5年评选一次,今年是第二届。活动旨在表彰在推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服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张聪炫,中共党员,现任我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6项,在IEEE Transactions、IJCV、CVPR、ECCV、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52项,研究成果获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航空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和行业学会科技奖励5项。
张聪炫教授带领团队面向国家和江西省在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的重大需求,聚焦人工智能理论与航空产业技术的交叉创新,以多模态感知为核心突破方向,致力于解决动态复杂环境下的无人系统自主感知与决策难题,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深挖关键科学问题,紧跟国际学术前沿
张聪炫教授团队围绕“动态复杂场景航空器多模态视觉感知”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复杂场景视觉运动估计、动态场景空间结构计算以及开放场景视觉目标感知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从底层的图像融合增强到高层的多模态视觉感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了动态复杂场景下航空器自主感知与决策的准确性、鲁棒性和可靠性难题。相关成果在IEEE TIP、TMM、TCSVT、TGRS、TIM、IJCV、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和CVPR、ECCV、ICIP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得了中外院士、IEEE/IAPR/IET Fellow等国际著名学者的正面评价,提出的运动估计与目标感知算法被数十篇文章评价为“高准确性”、“强鲁棒性”、“最流行”和“显著进步”。团队提出的轻量化视觉感知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理论与系列方法,连续获得了2023和2024年世界智能计算大会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挑战赛世界冠军(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权威会议,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挑战赛是会议期间举办的专项赛事),得到了江西卫视《新闻联播》、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江西教育网、大江网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低空经济发展
在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张聪炫团队在传感器无约束标定与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复杂场景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动态场景重建与环境感知等方面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36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件。研发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的目标检测与环境感知关键技术及系统通过了中国航空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是国内自行研制的科技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作为航电系统负责人研发的“昌航一号”油电混合型应急救援无人机于2022年1月首次试飞成功,实现了低能见度下实时可靠的多模态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分析,准确完成了目标搜索与信息回传、运送急救药品及物资、救援包精准抛投等任务,为我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得到了人民网、中国日报网、大江网、网易新闻、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入选2022年度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事件。
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提高企业生产活力
张聪炫教授团队依托无损检测与光电传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不断推动校所、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研发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的目标检测与环境感知关键技术”应用于多款无人机产品,并转化应用于杭州瑞杰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cesight头戴式智能助视器和江苏觉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清视元/正视元视觉训练评估系统,相关产品已获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并在北京、温州、泰州、安庆等地的20余个眼科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社区开展了应用示范推广。团队开发的“多模态融合的航空发动机关重件智能检测关键技术”为我国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关重件的材料加工、研制生产、检验检测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相关成果先后获得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来源:学校官网 江西省科协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