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宣传报道篇(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聪炫
编者按:
值此丹桂飘香、秋韵渐浓之际,我们迎来了全国第41个教师节。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始终秉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在引育高层次人才与涵养优良师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书写育人事业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我们特别推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系列报道,致敬每一位躬耕教坛、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本期我们将聚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聪炫教授。
个人简介:
张聪炫,中共党员,现任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8项,在IEEE Transactions、IJCV、CVPR、ICCV、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52项,研究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航空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和行业学会科技奖励6项。2025年,荣获江西省创新争先奖(个人)。
彰显头雁效应 强化党建引擎力量
张聪炫教授高度重视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带头践行教育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2021年起担任智能检测与光电传感导学团队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党支部围绕“七个有力”,采取“师生共学、团队共研、党支部共建”的方式,将党建与研究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机融合,致力于将智能检测与光电传感导学团队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2022年,党支部被学校评选为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校级学生“先进党支部”称号;2024年获批江西省首批高校“十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张聪炫教授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于“智能检测与仪器”和“光谱检测与光传感”两个研究生导学团队,坚持“四个面向”和航空特色,助力学校“强五”党建品牌和学院“传感器”党建品牌建设,积极服务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探索科研奥秘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张聪炫教授带领团队围绕“动态复杂场景航空飞行器多模态视觉感知”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复杂场景视觉运动估计、动态场景空间结构计算以及开放场景视觉目标感知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从底层的图像融合增强到高层的多模态视觉感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了动态复杂场景下航空器自主感知与决策的准确性、鲁棒性和可靠性难题。在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他还带领团队在传感器无约束标定与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复杂场景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动态场景重建与环境感知等方面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的目标检测与环境感知关键技术及系统通过了中国航空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是国内自行研制的科技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坚守育人初心 滴灌学生成长嫩芽
张聪炫教授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将创新驱动融入人才培养,积极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实施“传帮带”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创新“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思政”深度融合模式,成效显著。近年来,培养的研究生累计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等中科院一区论文12篇,ICCV 、ICME等国际权威会议论文8篇、自动化学报等中文一级学报论文15篇;申请发明专利25项,其中,授权专利18项。指导学生获2023年IEEE智能计算大赛网络架构搜索竞赛世界冠军、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2024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铜奖、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江西赛区金奖等国际和国内学科科研竞赛奖励10余项。
张聪炫教授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科学家精神探索新时代“人工智能”的科研“奥秘”,以教育家精神践行着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点燃学生航空报国的梦想,成为照亮学生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